宏观经济学讲义导言:宏观经济学概论第一章总量产品市场(实际市场)与财政政策第二章总量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第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一般均衡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第四章总量劳动市场和失业第五章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导言: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理性经济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微观决策,宏观经济学也是决策依据,只不过这个决策主体变成了政府,而不是理性经济人个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都认为依靠“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个人行为就可以客观地达到良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且强调“人们在公平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客观地为社会做了贡献”,比如建起了经典的高楼大厦,提供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合理利用了稀缺资源,并不断地实现着技术进步等等。然而,30年代的大危机给自由主义经济观敲响了警钟,经济似乎无法实现自我均衡。供过于求和失业困扰着政府和人民,凯恩斯率先解释引致大危机的经济机制,这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二战以后,鉴于凯恩斯主义影响的不断扩大和对于再次大危机的恐惧,美国国会正式宣布联邦政府担负稳定经济的责任。1946年国会制定的《就业法》是一个里程碑,这说明国会第一次明确了政府在促进生产、就业和维持价格稳定方面的作用。此后数十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直占据主流经济学的地位,直到最新一轮技术革命开始后,主张减少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新古典经济学地位开始上升,然而至今仍未完全取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1、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宏观经济学考察的是经济增长和衰退的原因——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其他一些国家却存在高失业率、高通胀、低工资和巨额贸易逆差。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宏观经济环境中做着微观经济决策,一方面,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利益决策,大到投资、择业,小到消费、储蓄都离不开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一言以蔽之,学好经济学能帮助你做一个明白人;另一方面,学习宏观经济学还是理解宏观经济现象,提高经济理论素质和经济分析素质所必不可少的训练。基本方法:理论方法是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均衡分析,需要把握几个经典模型,在其中进行变化,同时要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熟练掌握资本流向图,始终牢记宏观经济学的几个目标,宏观经济无非是围绕这几个目标进行决策的。另外在分析和理解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时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在历史与现实中印证经济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活学活用,让知识为我服务,而不是照搬照抄。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衔接与不同1)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考察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相反,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2)研究的目的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理性个体利益极大化;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术语叫福利增加)3)研究的视角不同:宏观经济学从总量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波动,从而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微观经济学从个量视角研究利益最大化问题。个别事物的整体形成总量事物,但总量并不是个量的简单相加,例如:一个人看戏够不着踮起脚尖就看到了,这是个量问题,也是微观问题的解决办法,然而如果所有的人都踮起脚尖那么看不到的还是看不到,因此,站在总量的视角上,当有人抱怨看不见演出时,政府不能告诉人们:“踮起你的脚尖”,而是要在场地周围修筑看台,让人们有秩序地坐好舒舒服服地观看表演。4)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不同,但是,二者研究的中心问题都是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研究方法同样是均衡分析法,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中所学的基本原理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石,比如市场配置稀缺资源一般是有效的;机会成本存在使人们总是面临交替关系,得到某种东西的成本是因此而放弃的东西;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经济学旗帜鲜明地保护经济人的应得利益,不鼓励“舍己为人”,每一个“自我”在别人看来都是“他人”,生命和利益对于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