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悬臂现浇梁线形控制中的高程误差中铁四局新长铁路三站一线改造建设经理部连续梁线型控制QC小组二00七年十一月一、工程概况通吕河特大桥位于宁启线南通至南通东段新建铁路I标段标DK281+705.32处,通吕运河特大桥全长3016.38m,中心里程DK281+705.32,特大桥在DK282+203处跨越通吕运河,采用(48+80+48)m连续梁跨过。连续梁梁部为单箱单室结构;其中0#段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另10个悬灌段加1个合拢段采用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FCM);梁段节段长度从3.0m~4.0m按0.5m分段过渡,梁高度从6.4m~3.8m逐渐变化,梁底曲线按二次抛物线变化。二、小组简介在通吕运河特大桥连续梁开工之初,经理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组长,项目队长、工程部长为副组长的QC小组,负责解决通吕运河特大桥连续梁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成员如下表:小组名称中铁四局新长铁路三站一线改造建设经理部连续梁线型控制QC小组成立时间2006.12.1课题名称减小悬臂现浇梁线形控制中的高程误差活动时间2006.12.1~2007.8.1活动次数3次活动类型现场型QC小组成员一览表序号姓名年龄性别职称职务组内职务1杨基好36男工程师总工组长2徐圣斌39男助工项目队长副组长3黄建军32男助工工程部长副组长4宋华祥46男工程师试验主任组员5周恒31男助工安质部长组员6丁晓勇28男助工技术主管组员7邵正辉25男技术员现场技术组员8王勇25男助工现场技术组员9李阳20男技术员现场测量组员10何勇25男技术员现场测量组员三、选题理由对于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桥梁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已成结构状态(悬臂节段)是无法在事后进行调整的。为了确保成桥线形和顺利合拢,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四、现状调查调查一:根据我单位以往在黄延、汾柳、诸永等工地的实际施工经验,对影响线形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造成线形偏差的主要缺陷表序号缺陷项目缺陷频数频率%累计频率%1高程偏差6479.0179.012轴线偏差89.8888.893线形不平顺56.1795.064合拢口偏差33.7098.765其他11.23100造成线形偏差的主要缺陷调查二:调查二:在第一个在第一个11号块挂篮模板就位加固后,号块挂篮模板就位加固后,QCQC小组对挂篮、模板做了重点检查,发小组对挂篮、模板做了重点检查,发现虽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但各吊带松紧不一,有的吊带呈松弛状态,挂篮支点现虽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但各吊带松紧不一,有的吊带呈松弛状态,挂篮支点与钢凳之间的间隙也较大,存在较大的隐患。操作工人的技术比较熟练,但普遍与钢凳之间的间隙也较大,存在较大的隐患。操作工人的技术比较熟练,但普遍不精细,质量意识不强。针对以上情况,不精细,质量意识不强。针对以上情况,QCQC小组成员责令施工队马上整改至达小组成员责令施工队马上整改至达到要求并制定奖罚措施。到要求并制定奖罚措施。在第1号块浇筑后QC小组做了一次详细的检查,结果如下:•①砼浇筑前后挂篮前上横梁的高程下降了15mm左右。•②砼浇筑后箱梁顶面的高程比设计低了平均24mm,超出规范要求。•③箱梁顶面平整度较差,达不到规范要求。•④底板与0#块接头处有轻微错台,在5mm以内。五、制定目标根据现场施工的需要,确保顶面高程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20mm)内。六、原因分析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及现场施工情况分析,箱梁高程偏差是影响悬臂浇筑梁线形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QC小组做了广泛的调查,全面的分析,用因果关系图汇总如下:因果分析图七、要因确认原因一:未进行正规培训姓名考核项目韩国强韩国柱韩路真刘海涛赵树林理论知识考核8264669368技术操作考核9089928487综合成绩8676.57988.577.5结论:部分施工工人虽然理论知识勉强,但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操作水平过硬,非要因原因二:模板只校正一次现场调查发现立模后进行了一次检查,其他工序完成后未进行复核。结论:要因原因三:缺乏复核制度现场调查发现测量由一人进行,无换手制度,容易产生误差。经现场检查发现:62#墩0#块大里程左侧模板调整按标高交底上调21cm后与其他三点相比明显抬高,检查测量记录发现读数错误。结论:要因原因四:后段砼浇筑张拉影响和砼自重产生的挠度有限元分析方法施工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