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说课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小学部)张楠一:教材分析:《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是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二、学情分析: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无论是从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有二分之一,但是不曾想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意义理解较困难。建立概念的过程也很慢,语言的叙述更是存在问题。不过,这节课的知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容易被调动。开展数学活动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怎么样表示“一半”的过程,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会读写分数。2、通过折纸活动,创造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分数的意义。3、感受分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2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五:教学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爱做游戏,因此我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课件出示苹果的个数,学生用手指表示出来。(1、2、4、3、半个)该怎样表示出半个苹果呢?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表示半个,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二)、动手实践,建构新知。(认识二分之一的意义。)此环节教师首先教学分数的读法认识各部分名称。知道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随意分两份。(学生不同意)这里重点强调要平均分。之后课件再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切开成2份的过程,学生就更加深刻地感知平均分了。借助实物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建立了新的认知平衡。当然在分数的世界中,不是只有二分之一这一个分数,还有其他的分数。所以让同学们自己用纸折一折,描一描,画一画,自己创造出一些其他的分数,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练习题设计,是让学生体会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涂出图形的二分之一和判断二分之一两道习题,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四)、思维创新,延伸新知。小组活动:4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再创造出一个分数,并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既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五)、感受收获,体验成功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