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来源:中教网]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D.③⑤2.[双选题]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BaCl2溶液具有酸性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①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②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③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MnO2+4HCl=====Mn2++2Cl-+Cl2↑+2H2O[来源:中|教|网z|z|s|tep]④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a2++2ClO-+H2O+CO2===CaCO3↓+2HClO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反应①生成的HClO为弱酸,应用HClO表示;反应③中浓盐酸可全部电离,应写成H+和Cl-的形式。答案:B4.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是()①氯水②氯酸钾③氯化钠④四氯化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已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I->Br-,向NaBr、NaI、Na2S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NaClB.NaCl、NaBr、Na2SO4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6.(2011·蚌埠模拟)氯气有毒,且大量制取的难度较大、污染严重,在培养皿中研究氯气的性质可实现“绿色实验”。在培养皿的点滴板中央孔穴中滴加能生成氯气的试剂(如漂白精与盐酸),然后分别滴加所要进行实验的试剂,如图。下列是某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解释与结论,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来源:中教网]选项实验现象解释结论A淀粉KI溶液变蓝氯气置换出KI中的碘使淀粉变蓝非金属性:Cl>IBNa2S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氯气置换出Na2S中的硫非金属性:Cl>SC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气具有漂白性DFeCl2和KSCN溶液的小液滴变红FeCl2被Cl2氧化成FeCl3后,再与KSCN溶液反应变红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解析: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而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答案:C7.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硫酸②饱和氯化钠溶液③亚硫酸钠溶液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2011·江苏高考)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D.图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9.(2011·山东寿光高三质检)将氯水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实验现象结论A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Cl2具有还原性B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Cl2具有酸性C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l2具有漂白性DKI淀粉溶液变蓝色Cl2具有氧化性10.将0.03molCl2缓缓通入含有0.02molH2SO3和0.02molHBr的混合液中,则溶液中H+的浓度与通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下列图中的(纵坐标都表示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2分)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以下的一些问题需要请你来配合回答①取试管内的无色溶液3mL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