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新生儿及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一、早产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维持体温稳定(1)室温24~26℃,晨间护理时室温应26~28℃,湿度55%~65%。(2)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温措施。体重>2000g的早产儿可在箱外保温,一般体重<2000g应给予保温箱保温,每日测4次体温。2.维持有效呼吸(1)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如果血氧饱和度<85%者给予不同的吸氧方式吸氧,如低流量箱内吸氧,氧气函吸氧等。(2)保持气道通畅,如果分泌物较多,应予吸痰,有胃食管返流者应抬高床头15°~30°,出现呼吸暂停应及时给予物理刺激,如弹足、托背,必要时给予面罩加压吸氧。3.合理喂养(1)胎龄>34周,体重>1800g,状态良好者,生后6小时开始,最好给予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可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2)胎龄<34周,体重<1200g者最好采用胃管鼻饲喂养,喂养的量根据早产儿的体重耐受情况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为原则。(3)如果早产儿耐受较差,残留较多,或者胎龄<32周,体重<1500g者,应采用经十二指肠喂养法,十二指肠喂养方法是经幽门进入小肠的一种鼻饲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早产儿的胃、食管返流及胃残留。早产儿喂奶量及间隔时间出生体重(g)<10001000~14991500~19992000~2499开始奶量(ml)1/2奶1全奶2~3全奶5全奶5~10间隔时间(h)233.53.5每天增加量(ml)11~23~55~10(4)正常胃残余量体重<1200g为1~2ml体重1200~1500g为2~3ml体重1500~2000g为3~4ml如果胃残余超过奶量的1/4不应再增加奶量,抽出的残余量通常应再行打人,因消化过程已开始,若残余量含黏液则予丢弃,若呈绿色或咖啡色应停止鼻饲,并通知医生。(5)体重<1500g应每天称体重1次,体重>1500g每周测量体重1次,体重增长速度保证在每天增长25~30g为宜。(6)观察排便情况,体重<1500g要每天按摩腹部,若24小时无大便,应给予人工排便。4、预防感染(1)早产儿应与足月儿分开,专人专室护理。(2)工作人员接触早产儿前,应彻底洗手,严格控制参观人数,非工作人员进入早产儿室应穿隔离衣。(3)病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照射时间1小时,并用0.2%过氧乙酸喷雾4次/日,每月彻底清扫、过氧乙酸熏蒸病室一次并定期做空气培养。(4)保温箱及抢救台、氧气函、监护仪探头等每天用含氯的消毒毛巾擦拭1次,每周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30分钟。(5)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对眼睛、口腔、脐部、臀部以及皮肤皱褶处的护理,如有感染先兆如发红、异常分泌物或体温不稳定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0~24℃左右,相对湿度55%~65%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耐,必须先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4.入院最初3天,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天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小时1次。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1次。6.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应抱起患儿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患儿的呼吸困难及缺氧程度。2.密切注意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3.密切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1.吸氧根据缺氧程度选择不同的吸氧方法,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头罩吸氧、持续呼吸道正压、机械通气。注意安全用氧,吸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