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第___课时)科目:物理;主备:王景景;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辅备:______;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分组活动:(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猜想:教师将有价值的猜测记录在黑板上,便于分析整理。3.设计实验学生们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cm之间)。4.进行实验(1)测凸透镜的焦距大家想一想怎样测得一个凸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也可以让凸透镜离灯光5m以外,找亮点,测定出凸透镜的焦距。(2)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方案一: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成表。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成表。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方案二:①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把数据记入表格。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等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数据记入表格。⑤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拿去光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的填入表格。同学们的方案都可行,现在用桌子上的仪器进行实验,并记下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屏不成像。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当把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位置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光屏上得不到。二、交流展示同学们把规律都总结出来,总结得非常好,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我们接下来把总结的规律和数据填入到书上的表格中。5.分析论证板书:,:倒立缩小的像,:倒立放大的像:正立放大的像第2课时:三、拓展延伸:实像与虚像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凸透镜成像有的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有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这些成像有什么区别呢?什么叫实像?什么叫虚像?板书:虚像和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做实像。像不是由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