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高学生阅读现状及原因初探内容提要:农村普高学生阅读现状堪忧,不想读、不会读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认为,严重的厌学情绪的影响、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网络文化的影响以及学校条件的限制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对策上,本文从培养兴趣和改进教学两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大家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关键词:农村普高阅读现状原因对策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在为《读者》人文读本写的序言《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文中写道: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阅读的重要性无需多言。然而,作为长期在农村普通高中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我却为目前高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感到深深的忧虑,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何想办法来改变它,让我们的年轻学子能沉下心来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阅读现状1、不想读。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一到阅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很多学生就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有,闭目养神的有,还有从来就不翻页的装模作样的看书者,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阅读的欲望。在我看来,真正能静下心来阅读的学生应该不到三分之一。2、不会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不动手不动笔不动脑,漫无目的,完全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指令,为阅读而阅读,读完之后不知所云,抓不住要领,得不到收获,更遑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徒然浪费时间而已。二、原因分析1、严重的厌学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这是当今普通农村高中的大背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某些家庭和个人因素的制约,很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似乎根本看不到读书的前途,尤其是“温室里”长大的独生子女偏多的这一代,自立自强意识都相对较差,生活上的基本满足,让一些年轻人失去了追求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对于劳神费力的读书苦差是越来越不感冒。2、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观念上的落后,部分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包打包唱,热衷于唱独角戏,学生根本没有充分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有部分老师自以为是,随意调整教材编排的顺序,习惯于把文言单元提前。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学生连现代文都还读不太懂,兴趣不大,你却把更难懂的文言文放在最先,一下就给学生来了个下马威,他们连最初的一点点残留的兴致都被你搞没了,实在是没有必要。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对现代文连学都不太学,放任自由,实在太不应该。再次,忽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既有天然的兴趣,也需要方法上的引导,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为解题而阅读的功利主义的层面,那么要想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愉快就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3、网络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虽然沉不下心来读书,但他们可以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天坐在电脑前纹丝不动。可见,网络比书本更有吸引力,网络上的内容使他们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如果学校、家庭、社会不继续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我们的学生从网络的沉迷中解救出来,那么,产生新的“垮掉的一代”的说法也绝非危言耸听。4、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的条件肯定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阅读课有名无实,阅览室灰尘满地,图书室的藏书量少且以老旧破败的居多,好多学生连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门朝哪边开都搞不清楚。偶尔从上面分配几本书下来也大都不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生们很难从学校的途径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有价值的阅读内容。纪律要求上一刀切,自习课凡看课外书的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没收,作违纪处理,学生敢怒不敢言。三、主要对策想一下子完全改变现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有责任使现状有所改观并努力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为此,我提两点看法。首先,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周国平先生说过,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贪图阅读的快乐。遗憾的是,当今功利至上的教育体制正在无情地扼杀人性中这种最宝贵的特质。我们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