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刘海华(芝瑞总校)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3、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5、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6、“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二、是非题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V)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V)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X)三、简答题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2、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3、“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4、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四、论述题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2、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答: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3.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答: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14、为什么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答: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课程标准数学试题一、填空题(王贵友)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3、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5、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6、人人都能获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