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专题3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考纲原文学案13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2015年高考很可能会以重大交通工程的建设和热点问题为题材,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以某城市、某热点区域的发展为命题背景,结合城市分布图,考查交通网络的构成和特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结合世界或者中国某区域,考查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条件及其影响。考向分析考查点一交通运输布局及其意义考查点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栏目索引悟真题析考点对点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意义考查点一悟真题考向一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与天山南麓的1000m等高线大致平行,且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行车安全;铁路没有经过城镇,且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耕地很少,故聚落、河流、耕地都不是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故选D。答案D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解析第2题,由比例尺可以推知,兰新铁路在该区域距离城镇过远,使铁路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大大减弱,这是其不合理之处。故选B。答案B悟真题考向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意义3.(2014·浙江文综)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图中显示了我国西北和中亚局部地区的城市、铁路、河湖等的分布及地形地势。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以能源资源为主,运输量大,距离远,适合发展铁路运输,所以①正确;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的修建成本并不低,灵活性不如公路,但铁路运输稳定性较强,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答案C4.(2014·大纲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解析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和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1)图中南北向河流较多,河海沟通便利,但无东西向水运通道,各南北向河道不能沟通,无法形成水运网。答案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解析运河工程量大小与沿途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有关,有许多天然水域连接会大幅度降低工程量。答案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解析对河运来说,水位及其季节变化对其航运价值影响巨大;与海运相比,河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答案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解析港口区位一般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分析港口自身的条件,如风浪大小、航道深浅等;另一方面要分析港口的腹地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货物集散条件等。答案(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评价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