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声乐教学之我见鹤壁市第六中学梁治国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初中生是个特殊的声乐群体,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个特殊的因素。之所以特殊,因为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声音的通道处在一个逐步发展的健全期同时各方面器官也由不稳定逐步转化为相对稳定。我们不得不把声乐基础训练提高到一个相对的高度来进行研究。一、就像修高楼要打地基,声乐基础训练不容忽视。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学习声乐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总是和别人比,没人能够一口吃个胖子。一定要注意基础性训练,不要一开始就唱什么难度较大的歌曲那样只能够揠苗助长。声乐教学是要循序渐进的一种教学。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二、了解歌曲身体发声通道,发展自我为主型发声。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1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声带是总原则。三、基础有了,就要谈到初中生声乐的特殊性了。我这里要指出的是初中生变声期声乐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在七年级的第一学期,就应提早让学生了解变声期的生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变声期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使学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让学生了解用嗓卫生知识。如:切忌大声喊叫;有感冒、喉咙痛等不适现象要及时治疗;不吃带刺激性的食物等。此外,教师要明确教学进度和及早做好变声期教学准备。尤其是男生,在他们未经历变声期之前,教师要尽量争取时间,多进行声乐基础训练。因为学生在变声期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教师势必会放慢教学进度和降低教学要求。如果教师不及早做好准备,学生在变声期过后,学习进度会和没有明显变声期的学生拉开一定的差距,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有低八度演唱和混声演唱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家不妨进行一些尝试运用总之,初中生声乐教学关系到学生日后学生的音乐审美发展和用嗓习惯,每一位教师的重视,都会为学生送上一片蔚蓝的未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