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教学设计王场初中:唐元兵一、教材分析与学习时间安排《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4册第二课的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能够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交流和抒发情感的目的。初一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对手绘线条有所了解,上学期的学习主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引发学生去把握对象的基本特征和组成要件,能抓住说明问题的关键,并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大胆,自信,有个性地表达事物的程度,不强求完全写实。本学期的教学注重的是使学生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像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能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掌握表达立体图像的各种方法。本内容计划授课一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能用手绘线条准确客观、忠实现实地传达物象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客观分析能力,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学会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象立体的表达方法,围绕生活,调动学习兴趣。难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对三维立体形象进行表达。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课件、长方体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橡皮五、教学特点本节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淡化美术技能的培养,以"看看,想想,画画,猜猜,玩玩"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愉快,画得开心,在轻松愉快中激发学生热爱美术、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教学设计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六、教学过程1(一)游戏引入1、课堂活动: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立体图形,体验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设计意图:长方形变为长方体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学生在几何课上都已学过,之所以选择一开课就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体会到由平面到立体并非难事,只是多了一个深度。同时也完成了从平面到立体知识上的衔接。(说明:学生基本都能画出,但如果说透视关系都正确基本没有几人。这时候老师应给予鼓励,先不指出问题所在。)2、演示教师:1、长方体2、长方体的变形3、多个长方体的组合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绘画方法。体会三种方法在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在不同领域有所应用,传达不同的信息。3、教师根据黑板上的图像引导学生总结出立体图像的含义: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设计意图:从小游戏中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像的含义能够加深印象,促进理解。教师板书:立体图像的表达(二)讲授新课1、教师由长方体形象引出立体图像的功能。立体图像的功能:能最直观、最形象地反映出它们的现状、结构与特征。2、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立体形象学生大胆举例:身边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请你欣赏:图片)3、教师:“我们欣赏了立体图像,感觉挺美的。你们想把它们画在纸上吗,那么到底如何来表达立体图像?”——知识点: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1)直观感受法(2)结构分析法(3)主观理解法2欣赏:请同学们比较“随身听”的三种表达方法,引导其说出不同之处,概括立体图像表达的三种方法:直观感受法、结构分析法、主观理解法。(一边欣赏,一边讲解)设计意图:在本部分的讲解中教师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总结立体图像表达的三种方法,接着再分别讲解。(1)直观感受法欣赏(书包)总结出:直观感受法是按照物体的视觉现象予以表达,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能较真实地再现对象。知识点:透视从图片中总结出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概括起来就是:近大远小。比较: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通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