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二1.2《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检测题1/5课后检测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一、选择题1.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针是()。A.主要用农药防治B.主要用生物防治C.以防为主、综合防治D.用剧毒农药全杀死2.下列不属于植物检疫对象的是()A.国外输入的种子B.国内输出的蔬菜C.国内地区间调运的水果D.国内地区间调运的肉类3.下列害虫能够用防虫网隔离的方法进行防治的是()A.蝗虫、蛾类B.蛞蝓、蝼蛄C.地老虎、豆象D.地老虎的虫卵4.化学防治植物害虫的优点是()A.安全高效、使用方便B.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C.快速高效、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D.安全高效、经济效益高5.使用DDT后,下列哪种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三级消费者6.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错误的是()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二1.2《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检测题2/5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破坏了种群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少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8.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以用来防治害虫,这种防治法最终通过下列哪项来达到治虫目的()A.减少害虫出生率B.破坏害虫的年龄组成C.破坏性别比例D.增加死亡率9.雌性舞毒蛾释放的性外激素会引诱雄性舞毒蛾前来交尾,雄蛾完成此项行为是()A.神经调节的结果B.激素调节的结果C.遗传物质直接控制的结果D.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二、非选择题10.有A、B两片松林发生了松毛虫灾害,人们向A松林投放灰喜鹊,向B松林喷洒农药,结果都抑制了虫灾。以后A松林未再发生虫灾,B松林每年都还会不同程度地发生虫灾,需经常喷洒农药防治,但松毛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1)A松林投放灰喜鹊后,不再发生虫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松林内松毛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松林生态系统中决定松毛虫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11.下图所示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洒DDT)和生物防治(引入某种捕食者)的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二1.2《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检测题3/5(1)A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该防治方式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A点开始的防治中,害虫数量先减少,以后越来越多,其原因是:一方面,害虫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因________________。(3)一般认为害虫的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达到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最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________。(5)根据生物防治害虫的有关知识,再列举出两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现代生物工程还可以通过________技术,使农作物获得________,达到________。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二1.2《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检测题4/5答案:1、解析:选D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针是“以防为主、综合防治”2、解析:选D植物检疫包括国际检疫和国内检疫,是指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及在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及农产品等进行检疫,故A、B、C项均属植物检疫的对象,而D项属动物检疫。3、解析:选A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防虫网隔离属于物理防治方法,该方法可以防蝗虫、蛾类等昆虫;土壤中的地老虎、蛞蝓、蝼蛄等害虫及其虫卵主要是利用高温将其杀死;而豆象可用开水烫死来防治。4、解析:选B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