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双峰一中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文科)满分100分时量8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A.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B.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引文大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和社会规范,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诸侯对封号的不满仅是现象,且分析不全面,故B项排除;“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属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题意不合,故C项排除;西周末年王室依据开始衰微,而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上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名师点晴】礼乐制度:1、目的: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2、含义: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3、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赞曰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2.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④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仁的思想推行于政治上,就是行德治、礼治。人们应该修身、齐家,然后才可以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人要顺应自然,无争于世,返璞归真,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一整套治国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为以后历朝历代君主实行专制提供了方法。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提出‘尚贤、尚同和非攻’的政治理念。所以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4.何谓美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C.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D.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宋代”、“文雅与自我克制”可知此应为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所致。故本题应选D项。5.明朝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主张A.人文主义B.仁爱精神C.尊重人性D.个人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主张。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灭人欲”是反对封建理学对人性的压抑,是在强调要尊重一个人的人性,即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项是西方人文主义者的主张而非李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项是孔子的主张而非李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是强调人性而非主张个人主义,人性和个人主义是有区别的,选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6.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