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科学专业2007级《环境规划与管理》参考讲义重要提示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前,请将书包、书本、笔记、本复习提纲等物品放在指定位置。勿作弊。考试范围:(1)上课讲义(2)教材第1、3、5、6、7章全部内容及第4章第1节、第9章第1节的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选取不当。二、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基本概念(一)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就是实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二)环境管理的目的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等形式表现出来。2(三)环境管理的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指导和培育环境文化,使人与自然和谐——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第二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20世纪50~70年代把环境问题作为技术问题,以污染的末端治理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90年代初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1.内涵: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也可以称为是人类行为的组织学。2.特点(1)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2)复杂性的科学(3)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三、环境管理学是一门新学科——仍需深入研究理论、方法本章重点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了解环境管理学的特点本章作业简介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简介“区域限批”,并介绍区域限批的必要性和作用。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略)第三章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第一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一、环境管理的主体:广义地说是指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和相关方。环境问题的形成源自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政府、企业、公众,因此环境管理的主体也是这三者。1、政府——环境管理中的主导力量2、企业3、公众和非政府组织二、环境管理的对象: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内容一、从环境管理的领域来划分1、要素环境管理:管理环境要素(水、气、声、辐射、生态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2、产业环境管理:管理产业(工业、农业、服务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区域环境管理:对区域(城市、农村、流域、开发区)范围内人类作用于该区域环境的行为4的管理二、从管理的对象来划分1、对政府行为的环境管理2、对企业行为的环境管理3、对公众行为的环境管理三、按环境物质流动划分1、自然资源环境管理2、产业环境管理3、废弃物环境管理4、区域环境管理本章重点理解环境管理的主体和管理对象了解环境管理的内容本章作业课外作业:通过p15和p67的案例加深对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等内容的认识。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一节什么是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一、何谓政策?政府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制定的一种社会行为规则,是一种协调或协同多个行为主体在5某一事件中各自行为的规则。二、何谓环境管理政策?在环境管理中,协调或协同政府、企业和公众在解决某一具体环境问题中的行为规则。三、何谓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是指政府将各种法律法规、行政、标准、经济、教育、宣传等作为环境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去调整、控制、引导人类社会各个主体作用于环境的行为,达到环境管理目标的方法。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