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进行讲解。首先详细地介绍了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特点及各自常见岩石。其次详细描述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意义。本节课的内容为本章后面的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岩石类型及形成过程。2.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3.学会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方法。4.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所在地岩石的组成及特点。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3.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4.人地协调观:认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教学重难点1.岩石圈的组成。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过程【老师】导入:利用课本第22页的课前案例导入2/12地球上多婆多彩的岩和不反枸成了盖丽的址观.而□.被广芒用作建觀材科“上图建逋所采用的岩石廿别眩F=朋岩石中的哪,类丫各谍岩石足卷样廉成的?可収相厲转化吗?【学生】思考、自由回答【老师】陈述:答案就在今天这节课的内容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见证一下神奇的大自然,神奇的岩石吧!首先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板书: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展示:教学目标谍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了解岩冇圈的岩右类塑及形成过程2.学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学习目槪3•学会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总图的方法4.培养学牛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提问:在地球表面,岩石无处不在,它形成了山脉、丘陵、山谷、洋底,它是人类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那么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岩石按成因分为类的类型有哪些?各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花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第22-24页,然后举手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思考总结、举手回答【老师】针对性的鼓励、表扬,并补充展示一、岩石圈的组成(板书)1.岩石的类型(板书)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3/122.岩浆岩(板书)①形成过程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岩。岩浆岩中蕴藏着许多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铬、镍、铜、金、银、铁、钒、钛、金刚石、铂及铂族金属、钨、锡、钼、铋、铅、锌、铀、钍及稀土等。②类型及特点□侵入岩(板书)是指当上覆岩层压力减轻时,软流层中的岩浆就钻出,在地壳深处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特点:由于岩浆侵入而缓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使矿物结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显晶质结构。代表岩石:常见的侵入岩有花岗岩、橄榄岩。(展示图片)□喷出岩(板书)4/12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包括各种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特点: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常具斑状结构。代表岩石: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展示图片)3.沉积岩(板书)①形成过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打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水中的化学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而沉淀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也可以形成沉积岩。②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在岩层中有时能找到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如贝壳、骨骼)或遗迹(如足迹虫穴)③常见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展示图片)5/12石盹岩石抚岩LXI如L1U妬-*人理岩4.变质岩(板书)①形成过程在变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有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叫作变质岩。②特点:形成于地壳深处,具有片理构造③常见变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