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小事物大启示》教学设计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中心校群文阅读课题组卢维玉牟静曾晓红刘小玲蒋丽试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议题:抓住身边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选文篇目:《丑石》《野草》《我家的小米椒》《高粱情》文本分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人生哲理。我们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选择了“小事物大启示”这一议题组织文本材料进行群文教学。选取的四篇文章《丑石》《野草》《我家的小米椒》和《高粱情》结构相同,都是借物喻人的文章,由身边的小事物的特点引起人们的反思,从而受到一定的启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静读、浏览、跳读、选读等方式,走进文本,抓住文中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并能联系实际感悟做人的道理。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熟记文中重点词句,并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仿写事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小事物大启示》的四篇选文是一组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抓住一些平凡事物(丑石、野草、小米椒、高粱)的特点,向我们揭示事物身上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方法。首先陪伴学生共读《丑石》,通过阅读提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快速默读-勾画-批注-交流”中找出丑石的特点和所受到的启示,学生理清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点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借物喻人,并归纳总结阅读方法,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然后组织学生自主阅读《野草》《我家的小米椒》和《高粱情》,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进行细细品读,找出事物的特点以及从中受到的启示。通过学生默读、浏览、快读、跳读、选读等方式,小组合作完成阅读卡,然后交流汇报完善知识树,形成共识,从交流中受到一定的启示。最后总结归纳出四篇文章的共同点——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仿写一种事物,以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整个设计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准备:1、PPT课件2、《丑石》《野草》《我家的小米椒》《高粱情》四篇文章的阅读材料、读书记录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1、出示花生生长图,说说花生有哪些特点?认识花生后你有什么收获?2、揭示板书课题。二、随心所读:阅读《丑石》1、快速默读《丑石》,边读边勾画描写丑石特点的句子和表现人的品格的语句,并在旁边批注从中受到的启示。2、组内分享后全班交流。3、小结阅读方法。三、随心畅读:选读《野草》《我家的小米椒》《高粱情》1、从选文《野草》《我家的小米椒》《高粱情》三篇文章中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进行细细品读,找出事物的特点以及从中受到的启示。小组合作完成阅读卡,交流汇报完善知识树。2、小组全作,交流汇报,师适时点拨。文章特点受到的启示共同之处《丑石》《野草》《我家的小米椒》《高粱情》四、快乐分享:归纳四篇文章的共同点,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五、妙笔生花:1、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花生、野草、高粱的人和事,它们让我们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从的—,想到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举例子写一写吗?2、学生交流汇报。六、推荐阅读,拓展延伸。低调生活丑石小事物大追理阅读材料:选文①《丑石》◎贾平凹(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课文)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