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甲醇生产工艺原理第一节: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学产品。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最早从干馏木材中发现了甲醇。所以也叫木醇。1922年,德国BASF公司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甲醇。1923年建成年产300吨的甲醇生产装置。采用锌铬催化剂,在高压条件下生产甲醇,所以也叫高压法甲醇。到1966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I.C.I)研究出了铜基催化剂,开发出了低压合成工艺,1971年德国鲁奇公司(Lurgi)也开发出了低压合成甲醇工艺,以后,世界上甲醇生产工艺基本上采用低压合成工艺。从1975年以后,世界上甲醇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甲醇装置单套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年,到90年代,单套生产能力达到60-80万吨/年,目前已达到100万吨/年的水平。1.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常态下,甲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轻微的酒香;有良好的溶解性,与水、乙醇互溶,在汽油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易燃易爆;有毒性,人摄入20-30ml,会导致失明;摄入50-60ml,会致死。甲醇分子式:CH3OH,分子量:32结构式:HH-C-OHH沸点:64.4-64.8C。;冰点:-97.68C。;比重0.791;爆炸极限:6.0%-36.5%;闪点:16C。;A•气体原料:天然气、油田伴生气、煤层气、炼厂气、焦炉气、高炉煤气;B•液体原料:石脑油、轻油、重油、渣油;C•固体原料:煤、焦碳。1.2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煤与氧气在高温下燃烧,产生CO2,我们称为燃烧反应。反应式如下:CmHn+O2—CO2+H2O+Q在缺氧的情况下,会生成CO,反应式如下:CmHn+O2—CO+CO2+H2O+Q上述反应就是用来生产合成气的反应。也是煤气化的主要反应。在这个反应里,CO是我们主要追求的。目前,煤气化的方法主要有干煤粉气化法和水煤浆气化法,典型的干煤粉气化技术有壳牌技术(也叫谢尔、Sell),水煤浆气化技术有德士古技术。我们公司采用西安热工研究所的干煤粉气化技术,该技术是壳牌技术的一种。气化炉壁采用膜式壁,通锅炉循环水,生产5.2MPa饱和蒸汽。有2个煤喷嘴。喷嘴外环走氧气,内环走煤粉。氧气压力4.5MPa,温度180C。。煤粉用CO"加压到4MPa送进炉内。在气化炉中,煤粉与氧气发生部分氧化反应,反应温度在1400-1600C。,压力为4MPa,反应产物主要是H、CO、CO、HS。222反应方程式如下:CmHnSr+m/2O2—fmCO+(n/2-r)H2+rH2SCO+HO——H+CO222反应产生的粗煤气从气化炉上部出来,在出口部位,经激冷水激冷到900C,送到洗涤塔洗涤。洗涤到340C,再送湿洗塔湿洗到199C,送变换工序。谢尔炉要求煤的灰熔点低,反应产生的灰以熔融状态向下流入气化炉底部渣池进行淬冷,经碎渣机破碎后定期排放到锁渣斗,再排到脱水槽,用捞渣机捞到皮带,送到渣场。1.3变换把粗煤气中的多余的CO变换为H2和CO2。使H2/CO达到2.1左右。反应如下:CO+H2O=H2+CO2+QO因为粗煤气中含有硫,采用一段宽温耐硫变换串两段低温耐硫变换工艺。工艺特点如下:⑴采用钻-钼耐硫催化剂,适用于高CO、高含硫原料气,对原料气含硫无上限要求,有低限。宽温变换催化剂起活温度为240C,最高可耐480C。。低温变换催化剂起活温度为180C。,最高可耐450C。。适应CO浓度高、温升高的特点。(2)为防止甲烷化副反应,一般要求提高水气比。因CO浓度高,采用热力学难于控制,必须采用动力学控制。要求催化剂供应商有可靠的动力学模型。经验上,宽变用K8-11,低变用QCS-04。⑶采用部分变换工艺,约35%煤气不经变换,调节手段灵活。⑷变换余热分级回收。⑸冷凝液作为煤气化系统补水,节约中压蒸汽。2.粗煤气脱碳、脱硫(净化)采用低温甲醇洗脱除酸性气体,即CO、HS、COS。该工艺是22林德公司和鲁奇公司联合开发的气体净化工艺。由大连理工大学提供。甲醇溶剂对CO和HS、COS的吸收有很高的选择性,同等条件22下,对HS、COS的溶解度是对CO的4倍、6倍左右。可以在同一22塔内进行脱硫和脱碳,及脱除其他杂质,脱硫彻底,总S<0.1ppm。低温下操作,能耗低,溶剂损失小,工艺气损失小,生产费用低。2.1硫回收采用三级克劳斯工艺,脱除酸性气体中的H2S和COS,净化气体,同时副产硫磺。从净化来的酸气量约2000Nm3/h,含硫约34%。克劳斯技术是先把部分酸气燃烧成二氧化硫,通过空气控制系统使H2S/SO2=2:1,22满足克劳斯反应的最佳比例,然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