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1.1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2007年版);1.2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9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2、材料要求及粘贴部位2.1、混凝土承重结构加固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工程建议采用:规格300g/m2碳纤维布其基本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2.2、粘贴碳纤维织物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使用与基材及碳纤维有良好适配性的粘结剂,粘结剂(胶)的基本性能符合下表的要求。粘贴碳纤维底胶的主要性能指标粘贴碳纤维修补胶的主要性能指标碳纤维复合材料浸渍/粘结用胶安全性检验合格标准2.3、碳纤维布粘贴部位:3#楼一层中(西)户卧室、一层西户客厅及北卧顶板3、碳纤维粘贴施工3.1、碳纤维布粘贴施工工艺碳纤维加固施工应遵循《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2007年版)的有关规定,其工艺流程按图1所示,具体施工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1)、实地勘察,包括量测记录楼板混凝土裂缝实际长度,混凝土表面凹凸或破损状况等;(2)、弹线放样:根据图纸在需加固混凝土表面弹线定位,保证粘贴的准确性。碳纤维加固工艺流程图如下:3.2、混凝土基底处理(1):实地勘察,包括量测记录梁实际尺寸,混凝土表面凹凸或破损粘结剂贮存、检验、供应系统配、调底胶配、调修补胶配、调面胶施工准备粘贴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处理修补并找平或抹曲面刷胶、粘贴碳纤维材料表面防护涂刷底胶状况,表面龟裂状况,附属物分布情况,周围有无水、粉尘、外来物之污染。同时对影响梁加固的障碍物进行清除,施工必须确保板底有30cm以上作业空间;混凝土表层出现剥落、空鼓、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以凿除,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凿除后应用环氧树脂进行修复。裂缝部位应首先进行封闭处理。用混凝土角磨机、砂纸等机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10mm)。(2):弹线放样混凝土面机械打磨根据定位线打磨梁待粘贴混凝土表面,用角向手提砂轮机安装金刚石磨片打磨残留粉刷及严重凸出部分,使碳纤维布能平滑地贴附于梁表面,以避免碳纤维布在折角处造成应力集中,该工程为新建工程,混凝土表观质量较好因此打磨主要重点部位为模板接缝、梁阳处;待表面打磨平整后,用手提式吹风机将待粘贴面吹干净。粘贴部位的混凝土,若其表面坚实,也应除去浮浆层和油污等杂质,并打磨平整,直至露出结构实体新面,且平整度应达到5mm/m;构件转角粘贴处应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四、粘贴碳纤维布4.1:涂底胶按主剂∶固化剂=2∶1的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弹簧秤计量,电动搅拌器均匀搅拌,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1h内用完。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刷于混凝土表面,待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指触干燥为准)再进行下一工序施工。一般固化时间为2~3d。4.2:配胶粘结剂(粘浸胶)的配制,应按粘结剂供应厂商提供的配比和工艺要求进行,且应有专人负责。调胶使用的工具应为低速搅拌器,搅拌应均匀,无气泡产生,并应防止灰尘等杂质混入。4.3:涂刷底层树脂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底层树脂,将粘纤维面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粘贴部位和碳纤维布上,拐角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将涂好胶的碳纤维布,拉紧对齐后粘贴,用塑料刮板或滚筒(用去掉外边绒毛的涂料滚筒即可),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直至胶料渗出。然后在碳纤维布外表面也均匀涂抹面胶,并反复滚压,使结构胶双向充分浸润碳纤维布。在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4.4:找平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FE胶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差的部位应用FE胶填补,尽量减小高度差。4.5:转角处也应用FE胶修补成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4.6:面层处理经清理、打磨后的混凝土表面,若有凹陷处,应使用修补胶找平;有段差或转角部位,应抹成平滑的曲面。4.7:批补修补胶a.手摸底胶不粘手即可涂刷修补胶(约2小时);b.按修补胶配比甲:乙=2:1(重量比)称量配制,用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