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小的船》说课稿辽河二小李晓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小小的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说明。一.教材分析这一环节我打算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单元主题,内容结构,内容概括和编写意图。首先说一下单元主题和内容结构。《小小的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色,共选编了4篇课文,他们分别是《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这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教材选编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读文过程中识字。二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小小的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童诗歌,本文内容包括一幅图、三句话,诗句优美,富于想象,充满童趣。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晴朗的夜空的美丽的景象。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诗歌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材选编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读文过程中识字;二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基础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2.已有的生活经验但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情境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三.教学目标新课标对低段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在阅读中识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据此,结合本文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认识偏旁“门”。(知识目标)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情感目标)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教学难点确定为:在读中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四.教学模式依据通辽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王敏勤教授的“和谐五步教学法”和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姜兆臣校长提出的韵语教学模式,开发区教研室将语文阅读教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拟定为:第一课时:五个环节:导入新课;二熟读课文;感知文意;背诵课文;识字写字。第二课时:五个环节:复习导课;研读赏析;总结写法;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五.教学方法:1.教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讲授法等教学模式,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课堂。2.学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小组合作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六.教学设计: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我打算用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五个环节:导入新课(2分钟);二熟读课文(10分钟);感知文意(3分钟);背诵课文(5分钟);识字写字(20分钟)。第二课时:五个环节:复习导课(2分钟);研读赏析(17分钟);总结写法(3分钟);拓展延伸(15分钟);布置作业(3分钟)。下面我着重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环节一:猜谜导课上课伊始,我就问同学们:“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同学们可真聪明,都知道是月亮。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美丽的小女孩,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根据这样的画面,写成了一首儿童诗歌,这首儿童诗歌的名字就叫《小小的船》。由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