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总结2011年阳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为进一步提升阳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程监管能力,探索在农业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经验和模式,在财政部和农业部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阳庄蔬菜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安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工作。半年来,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念、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推动各项工作,在技术服务部门、垦区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任务顺利完成,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一、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各部门和承担单位在项目建设之初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半年来,项目工作组在项目规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研究总结等方面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省农垦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的分管机构,也明确了专人负责追溯工作,在本省项目的组织申报、指导实施、日常监管等方面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各项目承担单位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针对项目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生产管理要求较严的特点,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引进专门人才、开展人员培训、落实相关措施,切实有效地完成了项目各项具体实施工作。为使追溯产品质量管理上水平,项目建设之初就引入了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承担了可追溯产品的检测,参与了可追溯企业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在不断提升可追溯企业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目前,各级项目单位职责清晰、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四级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上下密切配合、部门相互协调、资源相互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为追溯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是项目成功的保障。为规范项目的实施与管理,2008年农垦局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办垦[2008]55号)、《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农办垦[2008]76号)和《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农办垦[2008]77号);委托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起草并发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谷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畜肉》等5项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部分省级主管部门也根据本省工作实际制定了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各项目承担单位分别建立了符合本单位追溯工作实际的制度体系,追溯工作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制度保障作用初步得到体现。江苏农垦米业有限公司所制定的从水稻种植到大米销售的一整套追溯工作制度,内容细致严谨、可操作性较强,在推动大米产品追溯系统建设、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实用的信息系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2008年项目工作组会同技术支撑单位完成了追溯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工作。软件开发包括信息系统中的定制子系统、采集子系统、汇总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从生产岗位信息采集到产品追溯信息查询一体化的专用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是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了部级数据中心和项目承担单位各信息点所需的信息网络和关键设备配置,确保了追溯软件的正常运行。追溯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追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点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为科学管理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载体。一年来,通过开展追溯工作,绝大多数项目承担单位已基本达到了有效记录、链接、传输、监督追溯信息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短信、语音查询可追溯产品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质量安全责任和意识逐步提升企业的诚信意识是项目建设的前提。一年的项目建设工作使项目承担单位的诚信守法意识、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