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故事的老师,办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博主按:“教育的使命就是提供机会!”一所学校一定要有故事,故事是一种教育、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有了这些,学校才会有温度,校园人的心才会暖呼呼的。校园里的故事越多,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就越多。教育是什么?哲人说:“忘记所学到的东西,剩下的就是教育。”当我们怀念校园生活时,我们更多是怀念校园里曾经发生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冷暖人生!去年的期末,我也以《做有故事的老师,办有温度的教育》做了述职,我在述职报告中给自己做了这样一个定位——播种者!我希望自己是这个团队的播种者,当然我更加希望自己播下的种子能够发芽,能够开花,能够结果!我觉得一个老师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有故事的老师一定是一个积极播种的好老师: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故事:我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曾主动亲近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从来没有学生亲近的老师绝不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的态度,也是我评价老师的一个准则。其实和学生有故事可以很多很多,孩子犯错了,你是怎么教育开导他的;学生有困难了,你是怎么帮助他的;学生孤独了,你是怎么陪伴他的;学生困惑了,你是怎么解放他的等等,你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成长机会,你就是为学生播下了多少种子,你每一次播种都会收获很多的故事!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故事:教育的使命不仅要为学生成长提供机会,更要为家长提供机会,对于当下的中国家庭教育而言,学校充当家庭学校,那么老实往往就要做家庭学校的教授,和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故事,分享育儿心得等等,服务家长,不仅要在琐碎的事情上服务家长,更要为家长的育儿智慧服务,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值得家长信任的好老师!老师给家长播下了多少种子,家长就给学校盛开多少花朵!老师和老师之间的故事:任何时代,没有哪一个英雄可以建成“空中楼阁”,没有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提醒,任何一位老师要想有一个幸福的职业生活是不可能的!老师之间的故事越多,老师之间的互动越和谐,幸福指数就越高,对于教师而言,职业即生活,作为教师,你在同伴中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老师和学习之间的故事:做老师,就意味着一辈子做学生,你读了多少书,你写了多少文章,你和同行进行了多少次交流与互动,你参加了多少次培训,这就是给自己播下学习的种子,只有播下学习的种子,只有学习习惯生根发芽,教师才能永葆激情,才能追求卓越!我是一个播种者,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总有一天,我也能办出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们过上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罗日荣2016年1月12日星期二写下此文,重读李校大作,算是给自己再一次呐喊!文|李建华(莲花实验学校校长)2013年的最后一天,按照惯例,我选择下课后在教学楼行走,期待与孩子们的“相遇”。一个女生小跑到我面前,笑容灿烂地说了一句“校长,新年快乐”,塞给我两块巧克力就跑开了。又一节的课后,我看到一个男生在清理洗手间的垃圾筒,他告诉我:“明天就是新年了,我觉得垃圾筒应该是干净的!”因为新年,两位同学以他们特有的行动表达了莲花学生的“故事”与“温度”。这是一年来,我们坚持呵护并培育“有温度”的学生所收获的“果实”。对一所学校而言,老师应该是温暖的守候,校长应该是温暖的符号,学校应该是温暖的田园,教育应该是温暖的等待和唤醒。在莲花实验学校,我们用“故事”与“温度”打破包裹在学生身上层层的“壳”,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聚合“故事”与“温度”的因子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成立于2013年9月,由双闸中学、沙洲中学、双闸小学三校整合而成,是新城区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在没有“名校贴牌”的情况下,只有立足区域实际和自身特点做出特色,我们才能在整合中突围。整合前,三所学校都有50多年办学历史;整合后,眼前的围墙没了,但师生心中的壁垒依旧。我在思考,新学校的根在哪里?没有根,就没有归宿和认同,虽然貌合却是神离。如何才能从整合度过磨合,再走向融合?必须要找到学校共有的文化DNA因子。通过梳理和反复提炼,我们概括出办学的核心因子“故事”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