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审计制度虽然正在向世界审计制度看齐,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条件,我们无法照搬国际审计制度,所以目前我国的审计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审计关乎各个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范性,为了保证企事业单位参加国家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无论是盈利性单位还是非盈利性单位,拥有一个完善的审计制度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来探究我国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来完善审计制度。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制度;控制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转型时期,无论是高校的教育目标、教学方式、资金来源、教师组成,都在发生着关键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由于学校是非盈利性单位,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国情,所以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财务人员而言,就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参加学校内部审计的审计人员而言,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要切实做到“防范风险,提高效益”。1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相关概论1.1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在反映高校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内部管理上存在重大弊端或漏洞,而内部审计却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的,内部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据此做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高校审计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以下三点:一是内部控制风险。相对于外部控制而言,内部控制缺乏标准的、严格的控制流程和强力的监督方式,也缺少相应的惩罚措施,负责内部控制的人员也因管理制度的问题,权责有限,这便导致对高校的财务状况缺乏完全的了解。二是技术风险。外部审计基本上是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第1页共7页人员构成,他们在个人能力和审计经验上都高于普通的审计人员,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则是由高校内部人员组成,他们在职业能力和个人经验上都相对缺乏,这便造成了技术风险。三是标准风险。私人企业、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对审计制度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不同的学校的审计标准也是不同的,在不同审计标准下得到的审计结果,没有统一的、科学的评价标准,那审计结果就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1.2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首先,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由于内部审计的结果至关重要,无论对被审计部门的负责人,还是对相关的学校规章制度,甚至对学校的领导人而言,方方面面都牵扯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所以审计数据、审计结果都是被严密控制的,这些都是交由审计部门的负责人直接管理,所以内部审计的结果很难公开化和透明化。这就使得高校内部审计的结果无法出现一个公平的鉴定,使得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没有一个权威的处理体系和处理标准,那么审计的结果就微乎其微。其次,高校内部的审计风险后果具有间接性。不同于企业单位,审计结果由被审计人负责,学校的内部审计结果则是复杂化。由于高校是非营利性机构,所以高校直接参与的经济活动有限,审计结果的影响不会直接在盈亏上体现出来,反映的基本是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的问题,所以这样的结果很难被重视,很难找到直接的责任人,但却又影响着高校的发展,所以高校内部的审计后果具有间接性。最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内部审计本身就具有不标准性,对于高校的内部审计,其组成人员、负责人员在各个方面都与外部审计的界限比较模糊,一是在审计标准方面,外部审计具有明确的审计标准,而内部审计就没有;二是在审计人员素质方面,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比起外部专业审计人员,在职业能力、个人经验方面都有缺陷;三是在审计目的方面,外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问题,处理问题,最终规范财务制度,由于高校对于经济活动的参与度很少,所以高校内部审计则没有明确的目的。1.3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表现形态对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一方面有普遍的审计风险的表现第2页共7页形式,另一方面又有内部审计风险的表现形态。首先,审计行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