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三四五”教学模式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詹智梅一、生态课堂的理念与内涵“生态”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领域研究课程、师生、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追求更有效度的自然和谐、互动生成、生命发展。因此,教师应把握住生态课堂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发展这根主线,来创设一种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和人际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态观,找到一种适应生态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生态课堂正是要“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因而,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新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离开了学生自身这个积极的、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综上所述:生态课堂是以生命为教育的起点,以发展生命为教育的终点,充分发掘和调动生命个体应有的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多元智慧,构建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态课堂中,培养学生全面性、差异性、开放性、协调性、平衡性的意识,创设有生机、有生长、有生成、有生命价值的课堂情境,以理解、交往、互动等为教学路径,师生成为民主的对话者和探索者,生生成为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在学习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师生的生命价值。二、生态课堂“三四五”教学模式“三四五”体现在教学的价值取向方面:即三个特征、四个层面、五个转变;体现在教学的具体操作层面,即三个要素、四个环节、五项评价。(一)价值取向“三四五”1、三个特征:自然生长、自主发展、自在生活自然生长: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生态课堂着力营造一种自由的、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使师生身心放松,舒展自然,从而促进师生精神成长,在关爱中学会关爱,在宽容中学会宽容,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在自然中学会自然……在各自千差万别的生命相遇中不断地走向生命相融和生命相生。自主发展:课堂是一种灵魂的探险,人生的探讨,心灵的探索。生态的课堂应该是“杂花生树、群莺飞舞、山鸣谷应、音韵和谐”不齐之齐的美感,正如费孝通1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之美的境界,从而“让桃树成长为桃树,让柳树成长为柳树”,不必追求整齐划一,但求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自在生活:自在是生命的亮色,也是课堂的底色,更是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与体现。只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才能滋育出健康阳光、蓬勃向上的生命气象,使师生形体自然、身心自在、心灵自由。自在才能“心”开,当一个人开心时,他的心窍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聪明和灵感就汩汩涌流,使师生在教与学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长、有所乐。2、四个层面:生本、生成、生长、生命生本是指教学理念先进化。生本是指以生为本,它既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理念。生本理念是心中有爱、心中有道、心中有术、心中有行。教育就是围绕珍爱人的生命、增长人的智慧、培养人的信仰而展开的。做到以学为本、以学论教、少教多学、先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