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后反思这节课容量较大,课前学生必须很好地预习,否则就很难完成本节课目标。我上课之前布置过,所以学生接触过这篇文章。整个课堂按照文言文的教法进行,我感觉收效比较实在。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质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问题设计,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插图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莲花的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接着进行的是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完成教学目标“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①教师范读课文,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语调。小黑板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③学生自由朗读,相互提问,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的字词句提出质疑。④请一学生范读课文,然后再齐读课文,最后背诵课文。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习效果。《爱莲说》课后反思郭百玲《新课改之教师角色》读书心得通过假期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新课改之教师角色》,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师角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希望能从此书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下面我就从新课改下教师的变化来简单的谈谈我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浅薄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教学过程将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以往单纯的听教师讲变为与老师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每位教师必须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课堂效果枯燥乏味,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快乐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