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心备课组讲座资料四读一练阅读教学模式学校内部资料(编者:万再屏)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的思维流程。•整体—部分—整体•读是目的也是手段•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什么是“四读一练”模式•“四读一练”阅读教学的课堂基本模式是围绕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其框架为:初读课文—细读课文—深读课文—精读课文—反馈练习。可简称作“四读法”初读知大意•引导学生对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在脑子里形成表象,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写什么”。初读的流程•理解课文题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鼓励质疑问难)•概括初读所得(按各年段要求)细读体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每段(自然段或结构段)课文,认识课文反映的事物,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或情境、意境),具体理解课文“写什么”细读的流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大致了解一段的内容•结合句子或生活实践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再反过来结合词语、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以及全段课文•在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概括段落大意。深读明主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全文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入理解课文“为什么写”。深读的方法•或紧扣题目,观照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或抓住中心句,联系全篇•或抓住重点段,上挂下联•这各环节是整体回归全文,文道统一。精读促积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精要,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怎么写的”。并通过品评,鉴赏,进而体会课文“写得怎样”。练习促迁移12006年中心备课组讲座资料•依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文章表达特点,找到读写结合点,或词、或句、或段、或篇,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促使学生形成迁移,形成写的能力四读模式对教与学的意义(教师)•能有效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尤其使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觉得有章可循,较快地提高教学水平。•有助于教师锻炼和增强教学基本功,为构建若干教学变式打下扎实的基础。•熟练运用四读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不断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激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读模式对教与学的意义(学生)•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掌握、运用四读法,逐步学会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学生可以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四读方法,在课外运用和巩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四读模式运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按“四读法”的要求与步骤进行阅读教学,每一步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注意学法指导,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如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力、查阅工具书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等。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目的是:“授之以渔”。•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在运用过程中,随着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呈渐降趋势,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呈上升趋势,教师的导要经历抱扶—扶放—放的过程;学生的学经历跟学—仿学—自学的阶段。•实验初期,严格按照“四读”教学的步骤要求去做,但随着教境学境的变化,目的的不同,教师可采取“三读”“二读”等形式,体现四读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定学法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进行特殊的学法指导。如总起句、总结句的认识;“总分总”写法结构的运用,过渡照应的领会;总结中心时与题目、开头、结尾的联系思考方法的实践等。对这些个性问题的学习指导,有利于学生突破文章的重点、难点,排除疑点。•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对讲读课文,重在学,使例子起到示范作用;对阅读课文则边学边用;独立阅读课文则大胆放手,在运用中强化所学。•在学生较全面掌握了四读学法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后,教师的导讲分量要明显减弱,代之以测试监督职能,以便在评估教学中查缺补漏,纠正错误,强化技能。通过测试、作业、提问、交谈等途径,了解学情,及时反馈施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