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新教材使用心得——鹤壁十八中张艳青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新教材带来的欢喜:1、教材的趣味性、吸引力有很大的提高,与生活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更加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如更换章节导图、更加联系生活,个别知识(幻方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广,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对数学的生活性体会的更深,使学生产生了浓烈的探究兴趣。2、教材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的调整比较突出。与原来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梳理性更强;比如:原来教材上要求比较低的“平行线”,现在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对其重要性的强调有所加强,对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根基。3、教材的实践能力增强,探究性更加突出。其中让学生动手、思考、探索、合作的机会增多,如教材中的“问题、回忆、观察、思考联想、探索、归纳、讨论、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以及课题学习”使学生能领略到知识的产生过程;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加真实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体会新知识生成的乐趣,特别是那些数学上学习后进的学生,老师要更加的增加他们探究实践的机会,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同感。4、教材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注重了练习量的增加,举一反三的运用,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同时也需要老师设计同类综合性的试题,进一步提高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这样才能在测试中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提高。5、教材注重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的概括部分有现成的答案提供给学生,从学生的基础开始抓起,让学生的思考有可参照的答案,修正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加科学的引领学生对概括的掌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新教材带来的烦恼:随着新教材的可读性、系统性、广泛性、实践性的增强,更加需要老师对教材的研究梳理,老师教学的兴趣点要和教材的兴趣点进行切合,教学设计必须更加严谨科学;老师的视野也必须快速的增大,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老师的操作性也必须增强,特别是对学生的探究操作指导。总之,老师的紧迫感增强了,要更加适应在这个新时代的数学教学要求。教材结构的变化,引导着学生能力培养序列的变化,教师一贯的培养能力思维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总之,对老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了,老师必须迫切的加强学习,这是带来的烦恼,也是给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也正是老师提高自己的一个契机,从这一点说也是很好的事情。以上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