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3333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探究命题探究命题回扣教材回扣教材整合考点整合考点课后练习课后练习轻轻松松读教材提纲挈领学要点01回扣教材夯实基础•一、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传递、______和散失的过程。•2.过程•(1)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______。•(2)起点:从生产者______开始。•(3)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4)过程:•3.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可______流动。•(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________的,传递效率大约为__________。4.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______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10____________的部分。二、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11______到生物群落,又从12______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13______,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特点:全球性、物质可被14______利用。3.碳循环(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15______和碳酸盐。(2)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16______。(3)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17______。(4)特点:具全球性,可18______利用。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二者19______,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物质作为能量的20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21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答案:输入转化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逐级递减10%~20%能量10对人类最有益11无机环境12生物群落13生物圈14反复15CO216含碳有机物17CO218循环19同时进行20载体21动力•思维判断•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是逐级递减的()•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4.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5.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6.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7.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答案:•1√.2.×3.√4.×5.×6.×7.√考点分类抓基础点点击破我能行02整合考点破解疑难•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太阳(光能),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但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来源)是太阳能。•2.能量的输入过程,绝大部分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但在极少数特殊空间,如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将无机物转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流入生态系统的。•3.能量的输入总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不是照射到生态系统的总光能。•4.能量的散失:散失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一部分形成ATP,被生物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5.能量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1)单向流动:•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的部分。6.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经生态学家的定量分析和研究,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但该比例只是大体上的数字,它反映了各类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一般规律。确切的比例会由于各种食物链的不同,食物链内营养级数目的不同,以及食物链与食物链之间的交织等因素而有差异。•[应用训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