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作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第五课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文化之根,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伟大的民族精神更加发扬光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等过程,提高兴趣,激发潜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根据农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其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影响。教学难点: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四、教学媒体的运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图片、音乐、影音教学资源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感受,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小品的表演,并观看图片,初步感受中华文化,将学生的兴趣和思绪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二)、讲授新课1、教师设问“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适时评价,使学生进一步认知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容,通过欣赏京剧片段《我是中国人》与影音文件《编钟》,感受中华文化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领悟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掌握教学重点。2、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讲述历史典故,感悟其蕴涵的深刻道理,体会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利用音乐《八荣八耻》,领悟与时俱进的中华美德(播放),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本学科时事性强的特点,我选取了《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影音文件,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指导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三)、能力拓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素材,设置相关练习,提高学生分析1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巩固知识点。五、信息技术整合课点滴体会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习主动性,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这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做到绿色上网,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其受益终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