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十三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达标测试题VIP免费

第十三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达标测试题_第1页
1/3
第十三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达标测试题_第2页
2/3
第十三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达标测试题_第3页
3/3
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测评题一、基础知识题(当堂完成)1.“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这“四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A.合格的事物B.推究事物的道理C.探讨自己D.追求最高理想3.从课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一致的词,写在后面括号里。(1)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2)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4.根据课文学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句子作者以话题,从解释《大学》“格物致知”入手(第1段),剖析__________的弊端,(第2-5段)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实验精神,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第7-13段)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寄予了希望。二、基本能力题(一)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当堂完成)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3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4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思想。因为这个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5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1.第1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2段主要讲的是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5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课外完成)一切皆有可能顾成娟①水能流向天空吗?答曰:绝对不可能!可是,天上的彩云却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当水变成气体,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人生不也这样吗?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②一个小学即辍学、靠帮人推磨换书看的放牛娃,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在一般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是50年前的那个放牛娃。③一个高考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复读都没有学校肯要的落榜生,他会成为著名的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吗?一般人看来也不大可能,但是,如今大红大紫的孟非正是当年的那个落榜生。④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总是同诸多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丘吉尔说:“一个人活得愈长,他就愈能认识到一切取决于机会,任何人哪怕只回顾一下十年前的经历,他就会看到,某些看似毫不重要的细节实际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十三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达标测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