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本章知识网络:二、知识解读:知识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1.神经元(结构如下图)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1①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②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③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结构。④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⑤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跳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反射弧内有1个突触结构。⑥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2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知识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传导过程2.过程说明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结构: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3类型及简化图:2.传递过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提醒①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②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③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④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知识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注意分析教材上的大脑结构图)皮层大脑级中枢最高丘脑高级中枢较脑干和脊髓中枢低级神经结构名称主要神经中枢功能大脑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平衡等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知识四、神经生理学实验手段及实验设计一、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1.静息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一次偏转。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2.动作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53.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图示:(2009·安徽理综题图)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2)解读: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DE段——静息电位。二、兴奋的传导方向、特点的判断分析与设计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2.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