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奴隶制国有制(私有制)井田制奴隶庶民集体耕种氏族公社公有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分封臣下(层层分封)(生产力低下)----井田制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3.封建社会:形成鲁国初税亩(前594年)加速私有化土地地主私有为主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战国各国政策、秦商鞅变法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制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地主土地制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土地制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③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均田制屯田制三国北魏明清土地高度集中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屯田制和均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这是封建国家在不同时期管理和使用政府控制的这是封建国家在不同时期管理和使用政府控制的土地的形式。土地的形式。1,1,屯田制屯田制------曹操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曹操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民推行屯田制。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屯田制是曹魏政权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屯田制是曹魏政权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屯田农民按军事编制固定在削的一种土地制度。屯田农民按军事编制固定在土地上,按土地的实际收获量向官府分成交纳田土地上,按土地的实际收获量向官府分成交纳田租。军屯以军营为单位进行生产。屯田制的推行租。军屯以军营为单位进行生产。屯田制的推行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作用。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式的屯田。2,2,均田制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一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步发展。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和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①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②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③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政策:抑制限制兼并结果:无效(原因?)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影响:按亩纳税(明清)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激化矛盾→危害统治4.4.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加之天灾连年和租税沉重,酿成明土地,加之天灾连年和租税沉重,酿成明末农民战争,“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末农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