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讲义授课人:平川三中王庆【内容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探讨,提高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生收集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对外开放前后的面貌变化的资料,或调查身边亲人,谈改革开放对个人的影响和感受,学习从多渠道获取和处理信息和史论结合的方法。2.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学习读图、释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2.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本课所讲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以后,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本单元的其他课节所讲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科教文体事业、民主法制建设、对外交往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分别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情况。第一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通过后两个子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来体现的,而后两个子目又是第一个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具体体现。因此三个子目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三、学情分析本课所涉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开发区、开放区等都是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一学年有意识的训练,具备一定的搜集整理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改革开放后家乡巨变,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等图片或音像资料,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伟大的转折”被全党和全国人民称为“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这是什么会议呢?它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课来解答这些问题吧!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播放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的历史音像资料,了解这次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和思想基础。必要性:“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左”的错误影响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思想基础: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学生看书总结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为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平反;有效地调动了各界层人士的积极性,使其以饱满的精神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片段),师生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思考:在改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