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课标要求]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一、胸怀壮志,出洋留学1.小时候入塾读书,决心长大后要学会造船,抗御列强,为中国人争一口气。2.1902年,李四光被选派赴日留学,16岁时加入同盟会,坚定了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过了3年,他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造船。3.民国成立后,出任湖北实业部部长。袁世凯窃位后,他愤然辞职,赴英留学,入读伯明翰大学。先后选择了采矿专业和地质专业。4.毕业论文《中国之地质》顺利通过答辩,认真考察了欧洲陆地地质之后,谢绝高薪聘请,毅然返回祖国。[拓展升华]李四光一定要回国工作的原因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而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深化探究材料李四光回国后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后来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百度百科思考(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的救国之路经历过怎样的转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学过哪些专业。(3)李四光救国之路和学习专业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从革命救国到科学救国。(2)造船、采矿、地质。(3)李四光知识广博,其专业的选择服从国家需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李四光的杰出贡献1.创建地质力学(1)1920年5月,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后来,又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2)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的论文,批驳了美国地质权威提出的“大洋造山说”。(3)为了进一步探讨地质运动问题,李四光又转向大地构造组合的研究。他发现,地球表面的构造形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无序排列,而是呈现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各种构造体系。(4)1962年,他著成了《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这部重要著作成为地质力学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破除“中国贫油论”(1)在1934~1935年,李四光在欧洲讲学时多次指出,在中国新华夏体系的沉降带中,含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2)1954年,李四光在《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远景》的报告中,又运用地质力学理论,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是巨大的“多”字形结构体系。建议抓紧地质勘探和普查,找出大的可能含油区。(3)随后,他领导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陆续在沉降带发现了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重要油田。3.探讨地震预报和地热开发(1)1962年3月,广东新丰江水库建成不久,突然发生强烈地震。李四光组建地质大队,专门从事地震调查研究,解决地震的预报问题。从此,李四光又以地质力学为指导,投入到地震预报的研究之中。他的理论分析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2)李四光极为重视地热的开发、利用问题。推荐年轻学者出国学习地热学,还和外国专家建立联系,收集研究成果。[教材互补]自20世纪20年代起,李四光运用力学的观点,对我国和东亚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等著作,创立了一种新的理论——地质力学。(岳麓版)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研究成果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寻找地下水资源,对发展建设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岳麓版)[拓展升华]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提醒]中国发现石油对新中国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政治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能源上卡中国的脖子的状况。经济上,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概念辨析]地质力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按李四光的说法,“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地质力学的研究对矿产的分布规律、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