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授课教师课型复习课时1主备一、明确任务确立目标【学习目标】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应掌握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思想主张难点: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影响【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法二、师生合作攻克目标【自主学习】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1.兴起的原因:客观:西汉初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主观: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的教训;2.含义:黄老之说指学说中的两派,即和的学说,包括(养生)和两个方面;3.主要思想:强调“”,既尊重,又主张发挥人的,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的哲学观。4.影响:(1)极: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消: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1.背景:①经济恢复,国力强盛,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②不能适应的发展需要;③儒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来源:董仲舒以《》(宣扬大一统思想)为基础,融合,,而形成的新有思想体系。(2)基础、主要内容:(①提出“”②基础是神化皇权,宣扬“”人君必须,。③强调施政应,,并提出和)3.影响:总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政治: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重考查标准,使从而确立了。带有神秘色彩,有碍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1.比较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2.汉代新儒学新在何处?3.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不断发展→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恢复→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合作探究】一、经过战国、秦朝、汉朝三个阶段,儒家思想从碌碌无为到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请回答下列问题:(1)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为什么不被统治者所重视?(2)儒家思想在秦朝时为什么遭压制?(3)儒家思想在西汉时为什么能取得“独尊”的地位?(4)指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三、训练检验达成目标1、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8226;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2、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3、《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天赋人权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D.天人合一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业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6、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韩非子7、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8、下列言论出现的顺序是()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④臣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