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分层突破(五)[自我校对]A.开眼看世界B.体用C.民主D.科学E.三民主义F.毛泽东思想G.邓小平理念主题一近代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国近代前期,新思想不断涌现,旧的思想不断得到更新。各种进步思想的涌现,既体现出对前人的继承,又体现了对自身的发展和完善。1.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也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2.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之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3.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封建制度的尊奉发生动摇。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以商保国,以制度强国。4.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糅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5.维新运动以改良失败而告终,使资产阶级不少人士放弃君主立宪的奢望,求得以革命手段取得成效。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向封建正统思想——儒家传统道德展开猛烈的批判,形成一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7.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逐步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1.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分析题干诗歌内容可知其反映的主旨为中国并非是世界中央,联系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可知是针对清朝晚期“天朝上国”的顽固思想,由此可知D项正确。A、B两项虽为戊戌变法期间的思想,但与题干诗歌含义不符,排除;C项错误在于“科学救国”应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也与题意不符,应排除。【答案】D主题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参加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化的历程,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阶段清晰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5.发展曲折各阶级或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2.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使其他文明不得不效仿它。”中国近代能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解析】题干观点强调的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政新篇》、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故选B项。【答案】B主题三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理论比较项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