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基础选择题百题练习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造成这段材料所描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国君被杀,分国灭亡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D.铁犁牛耕的运用,井田制瓦解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4.某同学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发现珠三角地区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郡守”,有可能最早出现于:A西周B春秋C秦朝D西汉5.以下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相权得以集皇权C、唐代官制的特点是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扩大D、唐代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达到顶峰6.下图所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分封制和三省六部制C.分封制和行省制D.郡县制和行省制7.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9.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经济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A、对华贸易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10.“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右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战争的劫难。它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B.鸦片战争的爆发C.《马关条约》的签订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3.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天割台湾”一事相关的是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14.《马关条约》与以往的侵华条约相比,“前所未有”的是①开辟租借地之多②赔款数额之多③开辟通商口岸深入内地之远④开辟通商口岸之多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5.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应是A.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B.八国联军侵华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中日签订“二十一条”16.“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A、火烧园明园B、割占台湾岛C、签订《辛丑条约》D、提出“二十一条”17.《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①割占中国领土②清政府巨额赔款③开埠通商④划定使馆界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D、②18.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