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声音与环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注意:听见了声音说明物体一定发生了振动,但不一定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2、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声速:一般在固体或液体中的声速比在气体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传播形式: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音特征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音量。在波形图中用高度表示。单位:分贝,用符号表示。影响因素:和。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细粗。在波形图中用疏密程度表示。影响因素:。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即声音是否好听悦耳。在波形图中用波形是否规则区分乐音和噪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声音与环境人能听见的声音乐音:指的声音。噪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噪音、减少噪声从、、三方面入手。人听不见的声音超声:频率高于的声音。主要应用有、、。次声:频率低于的声音。主要应用:。一、基础知识的应用1、(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2.(2010年山东烟台).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3、(2010江苏南京)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4、(2010广东肇庆)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5、(2010年山东菏泽)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音响、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由振动的________________来决定。6.(2010江苏常州)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_______7、(2010年广州花都区)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________不同。(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8.(2010年安徽)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二、有关实验的问题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20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3.(2010江苏盐城)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