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词中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性哲理。【教学重点】: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旷达胸襟。【教学难点】: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自学(具体内容略)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二、指导诵读,培养情感。(形式多样)三、自主学习,粗知词义。1)请三名学生分别抄写词前的小序,上阙和下阙。2)后再请一名学生给词中加点的字注音。3)最后请一名学生给词中划横线的词语释义。四、合作探究,赏析该词。【思考】(可以用指名或抽签的方式提问学生予以回答,根据评分标准评分。)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雨骤风狂。2.“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闲适、坦然的心态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1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4.简要归纳这首词上下阙的意思。4.简要归纳这首词上下阙的意思。并归纳该词的主旨。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心境.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主旨是表现词人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5.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形象【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主持进行讨论。共设计两个问题,请各组组长到讲台老师手中抽取题目,然后就此题讨论。)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A阳光总在风雨后。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态。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五、展示成果,点拨释疑。(按以上题目的顺序,依次请各小组代表就此发言。教师根据其发言情况予以评价,请课代表记分。)六、总结归纳,积累经验。1、内容: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重态度。2、表达方式:夹叙夹议。3、艺术手法:多口语;托事言志。4、风格: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七、仿写该词,加强修养。2八、择优展示学生仿写作品。(可以展示教师自己的仿写作品)范例:(一)清风几度夺春芳,隔夜落花尤暗香。舞剑赋诗人微醉,独倚,浮生何处觅萧娘。侯门一入深似海,心寒,化作菊花宿深山。李白已乘仙鹤去,孤寂,平生有谁知吾意?(二)莫叹人生苦不堪,休怪命途舛无常。只求自问心无悔,坚劲(jing)!莫学霸王不过江!勿怨龙游溪水浅,困窘,劝君自勉行莫停。破釜沉舟绝退路,奋进,虹非见(现)于雨后晴?(三)莫管他人瓦上霜,何仿学习与生活。开心快乐轻胜跑,谁管?一个笑字任平生。人生一世不容易,真累。权势名利无所谓。回首往昔走过路,无悔。也无烦恼也无喜。(四)别看分数高与低,何妨读书且为人。品德习惯轻胜考,何也?一个德字任平生。呕心沥血育栋梁,高兴。教书育人称师表。回归素质教育处,应该。也无苦恼也无愁。九、当堂检测,巩固成果。1)背诵或默写该词。2)名句默写。十、课外拓展,开拓视野。(视课堂情况酌情而定)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