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与训练一、解题指导1.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对_(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⑧列数字:具体地说明该事物的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2.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能否替换、或有什么好处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XX词表示程度、范围、原因、状态、方位、数量的估计(或限定);表明内容(或并不排除的情况);③如果删去,就表明(内容),与事实不相符。④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一般有表方位标志的词)(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发展变化。(一般有体现时间发展变化的词)(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一一次、现象――本质、原因一一结果、整体一一局部、概括一一具体、特征一一用途、个别一一一般、外(部构造)一一内(部成因)、总一一分。4、说明文的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探5、说明文选择题错误项设置的几种方法(与原文细致比对):选择题常见的六大干扰设置:①因果混淆:故意将因果互换、主客颠倒。(因为…所以…、因此、因而、以致、使得、故…)②扩大或缩小事实:故意删掉原句中必不可少的定语、状语等,使选项与原文相比,表达范围扩大,或意义扭曲。(唯一、只有、极、很、最、绝对、全部、各种、所有…)③以偏概全:故意缺漏原句的有关内容,造成信息残缺。(凡是、所有、一切、全、都;某些、另外、除之外、主要、也…)④必然或然: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造成超前肯定。(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已经、将…)⑤无中生有:原文根本没有的信息,凭空设想,无中生有;或在相关的信息中添加望文生义的理解,造成迷惑。⑥张冠李戴: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偷换,以致张冠李戴。探6、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分析题:①细致审题,划出题干中关键词;②找到文章相关段落,划出文中关键词句,注意一定要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段任何一个关键点;③联系实际一定要注意真实、典型、具体,切忌不符实际地胡编乱造。二、中考真题(2018广东省中考)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李道季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一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