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划分:界,门,纲,目,科,属,种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林奈双命名法:一种微生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词首字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第二个是种名,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词首字母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有时候在前面所述的两个单词之后还会有一个单词,这个单词往往是说明微生物的命名人。底栖小型动物寿命较长,迁移能力有限,且包括敏感种和耐污种,故常称为"水下哨兵"微生物基本特征(10种类多(2)分布广(3)繁殖快.(4)易变异(5)个体微小细菌是一类单细胞、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细胞核的原核微生物。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螺旋状。杆菌是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原生质体位于细胞壁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质,核区,内含物。革兰氏染色: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蕃红或沙黄复染。结果:蓝紫色——革兰氏阳性菌,红色——革兰氏阴性菌。染色机理:1)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为pH2-3,革兰氏阴性菌的等电点为pH4-5。G+等电点低,负电荷多,与染料结合紧密,碘-碘化钾溶液媒染时等电点降低幅度〉G-,使结合更牢固,不能被乙醇脱色,它的菌体与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的复合物不被乙醇提取,呈紫色;G-则相反,革兰氏阴性菌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合力弱,其菌体与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的复合物很容易被乙醇提取而呈现无色,再复染呈红色。2)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有关。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含量大且交联度高。遇乙醇脱水,孔径变小,阻止乙醇进入细胞,草酸铵结晶紫-碘化钾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内。无法复染,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少交且联度低,脂类多。遇乙醇溶解,孔径变大,乙醇进入细胞,草酸铵结晶紫-碘化钾复合物脱离细胞。再复染呈红色。细胞膜结构为“镶嵌模型”。其要点是:(1)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膜的基本骨架(2)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方式不断运动,因而膜具有流动性(3)膜蛋白以不同方式分布于膜的两侧或磷脂层中。主要功能为:1)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和交换。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3)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4)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5)许多代谢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分的所在地。6)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内含物1)异染颗粒主要成分为多聚偏磷酸盐,为磷源的贮藏物、能量贮藏物。易被甲基蓝染成红色。污水生物除磷工艺中的聚磷菌(PAOs)在好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能量,将周围溶液中的磷酸盐转化为多聚偏磷酸盐,以异染颗粒的方式贮存于细胞中。2)聚-B-羟丁酸(PHB)—种碳源和能源的贮藏物,有机物厌氧代谢的产物。PAOs在厌氧条件下将细胞内贮存的异染颗粒分解,释放出能量促进细菌代谢和生长,使大量有机物分解并转化为PHB颗粒贮存于细胞内。荚膜概念: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鞘:丝状菌表面的荚膜或粘液层硬化形成的透明、坚韧的硬壳。负染色法观察菌胶团:细菌间按一定的方式互相粘集,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即菌胶团。(当荚膜物质融合成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时,称为菌胶团)芽孢定义:某些细菌在生活史某阶段或遇到外界不良环境时,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结构,称为芽抱。注意:芽抱工抱子或种子特点:壁厚;水分少;不易透水;极强的抗热、抗化学药物、抗辐射能力;芽孢在细胞内的位置、形态与大小相对稳定,有遗传性;休眠力强;难染色。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裂殖,少数类型营芽殖。裂殖: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对杆状细胞,有橫分裂(分裂时细胞间形成的隔膜与细胞长轴呈垂直状态)和纵分裂(分裂时细胞间形成的隔膜与细胞长轴呈平行状态)。芽殖:指在母细胞表面(尤其在其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凡以这类方式繁殖的细菌,通称为芽生细菌。菌落是指在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