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VIP免费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_第1页
1/8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_第2页
2/8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_第3页
3/8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篇一:娱乐至死读后感】媒体植物人电视机左右着他们的大脑,可能大脑跟着电视镜头到外景去了吧。有可能,真的很有可能。因为很多人都引用过他的一句名言:“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地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使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致死地物种。”这无疑是对我所说的原因的最佳诠释首先我想要说的是一个这个时代很多媒体都有的影响受众的一种不是很好的现象。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办起了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娱乐节目本身并无上面害处,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娱乐节目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于是乎,一大批娱乐节目就随之衍生。按照道理说,电视台为大众提供娱乐身心的节目应该得到赞赏的,然而在这里我却要做出一番批评,并不是因为所有的电视节目做的不好、而是电视节目中娱乐化的成分越来越多,导致什么都可以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是我很喜欢的一档电视相亲节目,然而其他频道看到这一方式能够吸引大量观众之后也就开始邯郸学步,于是乎“中国相亲风”在中国刮起,什么《我们约会吧》之类的类似于《非诚勿扰》的节目大量涌现,导致很多观众的择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的变化,甚至于有些观众看中了其中的某位女士,就千辛万苦的用各种方式去追求她,我并不是一个不懂浪漫的人,但是我只是想证明大量这种电视节目的诞生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很多人的择偶观念,而通过大量这种娱乐节目来深刻影响大众的择偶观念确实有待商榷,很容易“走偏”、陷入一种真真正正的娱乐至死的状态。也许有些人觉得无足轻重,但是再次引用伯兹曼的一段名言:“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娱乐节目只是过度娱乐化的一种,电视剧同样也是影响大众观点的重要“阵地”。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看一下从第一部《红楼梦》开始到今天,一共有多少个版本了,更不用说《射雕英雄传》了。媒体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增自己的优势来向大众转播正能量,而不是为了赢得收视率而过度娱乐化。在如今的荧屏上,只要是能够娱乐化的东西很多人绝对会娱乐化,就算是不能娱乐化的东西,很多人也想方设法娱乐化,于是乎…我们就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过度娱乐化的时代。每一个观众都像是被电视机、报纸牵着鼻子走的老牛不会思考,脑袋只能跟着电视台走,只能跟着报纸走。电视机上刚刚报道完一场地震灾害,随着电视主持人“接下来”的信号发射,电视机面前的观众就又开始欣赏另一番值得欢笑的新闻。这是多么的悲哀啊。那么你实在太愚蠢了。”不能说技术到底是文化的朋友还是敌人,但是利用技术的人,从今以后是不是应该理性。因为很多智慧的受众已经认识到“我们被娱乐了”的事实。说到技术,我想到了芒福德在《技艺与文明》的一段话:“钟表使人变成遵守时间的人、节约时间的人和被拘役于时间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漠视日出日落和季节更替,因为在一个由分分秒秒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权威已经被取代了。是否可以说,钟表不懈的滴答声代表了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在人生活中的日渐削弱?”应用到我们现实,报纸、电视、网络就像是钟表,而我们就是被拘役于时间的那些悲剧。有人针对欧美国家的媒体提出了这样的“时代概念”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是“理性时代”“娱乐时代”“混沌时代”,我想我们正处于后两个时代之间或者甚至已经进入了拥有大量“媒体植物人”的“混沌时代”。波兹曼在前几章还提出了“媒介即隐喻”——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它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我们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要理解一个事物必须引入另一个事物,那就是媒介,而且大多数都是人工媒介。“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文化的内容”。在我现在的大脑中,电视报纸时代还在继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