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圈层结构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据此回答1~2题。1.不包含图中天体的天体系统为()。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2.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A.岩石B.大气C.液态水D.阳光解析图示三个天体都属于银河系,所以不包含图中天体的应为河外星系。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液态水。答案1.B2.C(·安徽示范高中摸底)右图是“美国宇航局年7月4日拍摄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图像”,大量速度达800千米/秒的带电粒子喷射到太空。读图完成3~4题。3.图示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大气层之外4.图示太阳活动()。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C.爆发后8分钟左右引起两极极光产生D.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解析第3题,图示太阳活动区域亮度明显远高于周围区域,应为耀斑,发生在色球层。第4题,耀斑“寿命”仅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周期约为11年。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近的最先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日地距离大约为1.5亿千米,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8分钟左右到不了地球。答案3.B4.D(·山东济南一模)读图,完成5~6题。5.上图所示天体系统属于()。A.星系B.恒星系统C.行星系统D.总星系6.关于该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B.为地球提供光和热C.主要组成物质为岩石D.黑子和耀斑等现象均发生在其光球层解析第5题,图示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属于恒星系统。第6题,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为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答案5.B6.B7.(经典题)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解析结合图示进行区域定位分析可知,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气候干燥,天气晴朗。由于位于高原,比Ⅳ区海拔高,太阳光线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受到的削弱作用少,年太阳辐射总量高。答案D(·海南卷,14~15)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8~9题。8.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9.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植被少C.地势高D.云雨少解析第8题,PAR数据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9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大,PAR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答案8.D9.D10.(·江苏地理,2)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答案A11.(经典题)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解析审题时注意“近地面逆温”而非整个对流层逆温。找出图中近地面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即可。答案A二、综合题(共56分)12.(·浙江杭州调研)读“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30分)城市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时地理纬度(北纬)南京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