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诗经中的蒿类意象(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诗经中的蒿类意象子曰读《诗经》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诗经》多利用植物比兴,其中的蒿类植物是一个重要类别。笔者统计《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蒿类植物的记载,其中蒿、蒌、艾、萧、蓍、蔚、芩、苹、莪均是指蒿类植物。1.蒿《诗经》中可见凡二例。即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小雅鹿鸣》),又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小雅蓼莪》)。菣即香蒿也,《尔雅》、《毛传》皆注蒿,菣也。郭璞云,今人呼为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2]。《蓼莪》中用蒿的三个种类来起兴以表达一种忧虑的心情。2.蒌出自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周南汉广》)句。陆玑指出蒌即蒌蒿,说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3],蒌蒿为多年生本草,植株有香气,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各省,因古今皆食之,而且《救荒本草》中称蒌蒿可解河豚毒,蒌蒿被视作是食用功能和药用功能俱全的良草。3.艾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在《诗经》中不乏此意象,共八例,但是所表达的含义不同,多为动词,仅在《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中表达蒿草植物之意。艾,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全草可供药用,叶可制成艾绒,供针灸用[4]。《王风采葛》中用艾来表达三年时间,因艾草长得越久越好,最久者可达到三年。4.萧于《诗经》中凡五见:出自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又冽彼下泉,浸彼苞萧。(《曹风下泉》),又岁聿云莫,采萧获菽。(《小雅小明》)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大雅生民》),再《小雅蓼萧》每一章的开头均有出现蓼彼萧斯。萧,艾蒿也。其中《王风采葛》、《曹风下泉》、《大雅生民》、《小雅蓼萧》等篇中的萧意象都是有表示有香气的青蒿,是一种用为祭祀的香料。而其中《王风采葛》中的萧,因其生长的规律的原因,用于表达时间长的意象,此处的萧和上下章中出现的葛和艾一样都是表示时间的起兴。诗人使用一种重章叠唱的方式,用以表示想念之深切。5.蓍出自《曹风下泉》篇的冽彼下泉,浸彼苞蓍。蓍,多年生草本,其根茎极细,全草可以入药,其茎、叶可以用于制作香料。在占卜者眼中将筮与蓍视为占卜工具,筮与蓍被认为是具有神性的植物。因此,在古代文学中凡出现蓍字,多跟祭祀和祈神有关。6.蔚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出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小雅蓼莪》),《尔雅》清楚的指出蔚即牡蒿,谓其为蒿之无子者[5]。陆玑云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而长。一名马新蒿[6]。当时牡蒿的用途不大,因此《小雅蓼莪》中,诗人用牡蒿来比喻自己无为而有违父母的期望。7.苹出现在《小雅鹿鸣》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郭璞、郑玄及《尔雅》均称苹为藾蒿。陆疏云:藾蒿,叶青白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7]《鹿鸣》以苹为起兴。《毛传》:鹿得苹,悠悠然鸣而相乎,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苹是鹿所喜欢取食的植物。[8]8.莪见于《诗经》中凡两处,分别是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小雅菁菁者莪》),及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小雅蓼莪》)。陆玑云莪,蒿也,一名罗蒿。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9]这两首诗中的莪均是指那种生长的很茂盛很鲜嫩的一种蒿,以此比喻生命力旺盛的那种状态。9.芩在呦呦鹿鸣,食野之芩(《小雅鹿鸣》)中出现,芩即黄芩,陆玑云:茎如钗股,叶如竹蔓,生泽中下地咸处,为草贞实,牛马亦喜食之[10]。此处的芩和上两章的蒿一样用于比兴。开篇就营造了一种主客相互交谈、宴饮,关系融洽的气氛。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10.蘩出现在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召南采蘩》)中。疏传:蘩,皤蒿也。[11],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也。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12]诗一开篇就描写了忙于采蘩的宫女们,她们来往于池沼、山涧之间,那是为了即将开始的宗庙供祭做准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蒿类植物在《诗经》中的确多次出现,那么为什么蒿类植物在《诗经》中频繁出现?笔者析其原因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