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赤壁赋教学反思拓展之一:比较阅读《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立即将《同步作业》第14面上的《后赤壁赋》找出来,再与课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读,学生都很投入,大约十多分钟就有学生站起来回答了。经过梳理,得出如下结论:前后赤壁赋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不同之处:1、描写的季节不同,景物特征也不同:前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是一派新秋之景。后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是初冬景象。2、夜游的起兴和游程不同。3、思想内容不尽相同:前赋表达的是一种旷达的情怀。后赋有因苦闷而超脱尘世的思想。4、写法也有所不同:《前赤壁赋》作者以自己出面,发表一通议论,写的是舟中发生的实事。《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这一俨然是印证前赋“羽化而登仙”的虚幻故事,作为高潮也作为余韵,以抒发超脱的情怀。这样一拓展,同学们不仅对教材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作者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的境遇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拓展之二:请同学找出课文中的对偶句。这一小活动立即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找出的对偶句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学生找的对偶句很多,这也说明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更深的认识,于是我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将这些句子抄下来,多记多背多积累。这节晚自习,我的学生过得很充实,我也感到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