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前预习一、地球自转的概况1.方向:___________(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2.周期名称参照点时间旋转角度实质恒星日恒星23时56分4秒360°真正周期太阳日太阳24小时360°59′_________周期3.速度(1)角速度变化规律:除_________外,任何地点都相等,接近每小时________。(2)线速度变化规律:随纬度的增加而______,南北两极点为零。特别注意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同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如图)(1)昼夜的成因①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②太阳的照射。(2)昼夜半球: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___________;乙处所在的半球为___________。(3)昼夜界线(晨昏线):图中AB线为______线。(4)昼夜交替①成因:________________。②周期:1个太阳日。2.产生时差(如图)(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______。(3)时区与区时①时区:全球划分为_______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②区时:每个时区_____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______,南半球________,赤道上不偏转。重点突破一、晨昏线的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图甲中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昼半球的中间经线地方时是12∶00,夜半球的中间经线地方时是0∶00或24∶00。如图乙中AN地方时是18∶00,BN地方时是12∶00,CN地方时是6∶00,DN地方时是0∶00或24∶00。3.确定日期和节气(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2)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极昼极夜分布情况日期节气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6月22日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12月22日冬至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1)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都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如乙图中的NB。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学以致用1.(·连云港模拟)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2)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图中P地()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6时经线、18时经线、0时经线、12时经线。(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上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②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特别注意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