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前预习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在上图中已用箭头标出),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时针。(2)周期:恒星年,_______日_____时_____分______秒。(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________最_____B点________7月初最_____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1)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____________,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___,夜越______。(2)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___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夜越_______。(3)春秋分:全球昼夜_________。特别注意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是: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_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_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3.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________、太阳________的季节定为夏季,与之相反的为冬季。②北温带国家的四季:________________月为春季,夏、秋、冬季依次类推。(3)五带的划分重点突破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与几种数据的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学以致用1.读图,完成(1)~(2)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半年(北半球)春秋分冬半年(北半球)图示直射点[[光照图纬度变化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季节变化北半球:太阳处于①段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阳处于②段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太阳处于③段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处于④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关键点击(1)太阳直射该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学以致用2.(·东营模拟)下图是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据此回答(1)~(2)题。(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2)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则()A.日期相反B.雨季时间相反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D.昼夜长短相反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子午线时的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由图可知:(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