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处处体现“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懂得如何去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适合幼儿,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教育能力、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发展。一、更新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1.多种渠道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通过学习、研讨,使教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实际意义——“师幼互动”在教学活动前教师所做的准备活动中就已经开始了。教师要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互动、活动后的反思、调整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2.针对教研内容、研究重点进行讨论,找出现阶段我园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明确“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涵义。3.采取分阶段集体备课、相互观摩的形式:引导教师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学习增长点、学习模式,找准活动中的重难点。我们从三个方面做起:活动前反思——预测与构想。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什么?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能力结构,针对幼儿的现状,找到幼儿“最近发展区”;确定学习的重点;教师要预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通过环境、材料、提问、环节设计帮助幼儿解决。使教育内容、形式更加科学,适合幼儿学习。过程中反思——调控与应变。观察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自主活动的进展如何,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针对幼儿反应,调整教育策略,以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活动后反思——总结与提高。如:在主题活动后,教师要对自己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反思与回顾,写出主题小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感兴趣?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完成教师预想的教育目的?幼儿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幼儿还掌握了哪些没有预想到的内容?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准备。在师幼互动中我们做到:1.了解——观察幼儿需要,做好互动准备。2.取舍——寻求幼儿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平衡,判断互动价值。3.推动——借助有效策略,推动互动进程。如支持幼儿实践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通过提出关键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儿童归纳和提升经验。4.反思——通过分析不断调整互动策略。二、利用资源——拓展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在《纲要》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服务。我园注重把“无物不资源,无时不资源、无处不资源”的思想渗透在工作中。1.园所资源与幼儿互动: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巧妙的利用幼儿园的一切资源、环境,为开展活动服务。如:在《客人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客人不熟悉幼儿园环境,便帮助客人解决困难。为此,学校绘制了路线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空间方位,还要对所经过的路线的景物作出标识。利用环形楼道的优势,我们每班还设置了不同的角色游戏主题,幼儿可以走出班级,自幼结伴、自由选择到任何一个班级游戏。2.幼儿园人力资源与幼儿互动:幼儿园的领导、保健医、保洁员等都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在《神奇的纸》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园办公室、会计室、走廊、医务室都成了幼儿找到神奇的纸的学习场所。幼儿园的会计、出纳、清洁工都成了孩子们的老师,幼儿要向他们请教纸的神奇之处。3.社区资源与幼儿互动:注重幼儿教育基地建设。使顺天府超市、建设银行都成为幼儿学习的基地,教师带领幼儿到超市去购买物品,到银行去存储钱币等我们这样做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生活经验。4.家长资源与幼儿互动:充分挖掘幼儿园家长的教育资源,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和内容,把从事医生、警察、火车司机等职业的家长请到幼儿园,为小朋友介绍有关常识,介绍本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