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性质方面推断、探究习题1、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右图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质C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1)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填化学式)。(2)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I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I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a.Na2CO3b.HClc.FeCl3d.Ba(NO)2(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和化学方程式: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化学方程式:。3、如图12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内的Na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逐渐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⑴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⑵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的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2年山东烟台,29题,9分)(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提出新问题: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猜想】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你还需补充的猜想: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请你为这三种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或液体)两份,一份加入少量澄清石灰石,另一份加入碳酸钠溶液(共2分)若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共3分)5、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二者的确发生了反应。证明二者反应: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1)通过颜色变化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2)通过有无沉淀判断二者的确发生反应:(提示: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不存在了。)3)通过有无气体判断二者的确发生反应:(提示:通过对比实验证明盐酸不存在了。)6、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二者的确发生了反应。证明二者反应:。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1)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该思路不可行原因是:2)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3)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溶液,有气泡产生。7、23(2011盐城19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种元素组成。[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