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后进生转化实践与探究易新崇一、课题的确立1、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管理非常单薄、空泛我校是一所地处偏僻山区的农村中学,当地经济比较落后,学生的家长文化层次不高,由于没有教育理论作基础,因此,教育孩子的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为了生计,相当一部分家长得外出打工,孩子们大都是委托奶奶爷爷们看管,奶奶爷爷本身文化层次低,大都存在娇生惯养小孩的毛病,根本无法教育管理好小孩正因如此,不少孩子从小就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的道德准则都没能遵守主要表现为,对人无礼貌,对已不尽力,对事不尽责,对物不珍惜,性格暴戾,行为乖张,甚至出现严重的违规违纪的行为,其中,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更令人担忧。2、独生子女“骄,娇”二气横行近些年来,独生子女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多。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这个缺点,即独生子女特点的消极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骄”“娇”二气。具体表现如下:(1)任性、孤僻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合群和自私。(2)心中只有自己,眼中没有别人。有了缺点、错误不让别人批评,以“我”为中心,个人欲望较强烈。(3)娇气十足,挑吃挑穿,嫌脏怕累不爱劳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差。(4)适应能力较差,不习惯集体生活,对人蛮横粗暴,对老师、长辈不太礼貌,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3、社会上的消极因素给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但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缓慢,一些腐朽没落的文化无孔不入,追求金钱,追求享乐的风气盛行,录像厅、电游室、网吧老板等只顾经济利益,接纳甚至招揽未成年人入内消费,这样就导致了有些未成年人受害“中毒”极深,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助长了他们不良行为的养成。另外,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部分学生放弃读书的念头,整天悠哉游哉,这样也助长了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4、学校德育工作首位的虚化学校虽然口头上大喊,学校工作“德育为首”,“以德为本”,“以德立校”但实际上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只管分数而忽视德育教育,这样,学校德育首位徒有虚名,学生就不可能在校受到较好的为人处事的教育。如上所述,青少年“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农村,受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文化建设相当匮乏的影响,青少年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如果学校德育工作者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德育后进生转化过来,这就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为此,本人特拟课题“农村中学德育后进生转化实践与探究”进行实验,以求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力争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公民与建设者。二、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的内涵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他们存在的性格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让他们不同层次地得到发展。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他们自身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解剖,有效地选用教育方法。德育辅导班就是对思想道德方面或行为习惯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项教育,以期达到转化和提高。3、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内分泌的影响,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独立感增强,渴望被人理解和关注;另一方面表现为不愿把自己的内心轻易表现出来。所以,他们的情绪不够稳定,遇事容易急躁,意志力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德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他们即使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行为错误,也缺乏改正的信心和毅力。德育辅导班就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强化,反复多次地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分析原因,督促改正,螺旋提高,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三、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我们主要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l、文献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