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2、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颜色。了解颜料三原色4、知道物体颜色的决定5、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学过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会初步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探究活动中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主动与他人合作意识,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2、红外线的作用、紫外线的作用教学难点1、光的色散实验的效果。2、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三、教学过程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引入三原色光。本节课考虑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和明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故选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色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光都是看得见的,其实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一)光谱: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二)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1、红外线的特性:(1)红外线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2)红外线穿透能力比较较强。2、红外线的应用:(1)红外线夜视仪。(2)远红外烤箱。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3)电视机遥控器。(4)红外遥感。由于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较强,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就是红外遥感。(三)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1、紫外线的特性:(1)化学作用强;(2)具有荧光效应;(3)生理作用较强。2、紫外线的应用:(1)紫外线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2)生理作用。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儿童常晒太阳能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但是过高的紫外线会使皮肤粗糙,甚至诱发皮肤癌;(3)防伪措施。紫外线有荧光作用,大额钞票上一般有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用紫外线照射则会发出可见光,由此来判断钞票的真假,这是一种防伪措施。在生活中这种制作假钞和使用假钞的违法行为还在不断的滋长,我们同学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制作和使用假钞,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4)医用消毒。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四、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五、课堂练习1、教师演示的ppt课件上的练习。2、课文后相关习题。六、板书设计光的色散一、光的色散白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二、色光的混合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白光三、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特性、应用紫外线:特性、应用